首页 > 产品详情
    南召一化性柞蚕

    1.产品介绍

    南召一化性柞蚕,蚕茧外观呈长椭圆形,自然保存时间长,解舒率和出丝率高,生丝光泽好、拉力强;丝绸制品挺韧强牢、吸湿透气、穿着舒适;在国际丝绸市场素有“王牌”之称。蚕蛹个大均匀、呈黄色,营养丰富。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 丰富的柞树资源:南召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簸箕形,南召县境内多为山地、丘陵,其中山地面积占34.4%,丘陵面积占62.5%,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棕土、潮土、水稻土、棕壤土、紫色土、砂礓黑土,PH在5.5~7.5之间,有机质含量1.7%,全氮0.124%,速效磷25PPM,速效钾102PPM,土质较为肥沃疏松,为柞树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南召县柞坡面积150万亩,已开发利用面积122万亩,一化性柞蚕茧产量占河南省总量的80%,有“召半省”之美誉。柞蚕产区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 2.2 独特的气候条件:南召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由于西北高、东南低的独特地形,使季风潮湿气流经过时形成地形雨,致使南召县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降雨量大,风速小,呈现出冬不严寒,夏不酷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4.8℃,平均日照数为1850.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9天,春季柞蚕4~5龄日照时数在14 小时以下,有利于滞育蛹的发生。年降水量868.8毫米,雨水多集中在6~8月份,雨热同期,对柞树生长十分有利;4月上旬~6月上旬平均降雨量163毫米,雨量偏少,对柞蚕养殖十分有利,为柞蚕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南召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南召一化性柞蚕茧上市比二化性地区提前近4个月,不需任何特殊条件,可自然保鲜贮藏10个月。且蚕茧解舒率和出丝率高。柞蚕丝属纯天然绢丝蛋白,具有纤度细、色泽白、易染色、耐酸、耐碱、拉力强、卷曲性和绝缘性好等优良品质,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其构造和人类的皮肤相近度达87%,内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柞蚕丝滑爽、透气、轻柔、吸湿、不剌痒及抗静电等特点,使其成为制作贴身衣物的上乘料子,在国际丝绸市场上享有“纤维皇后”和“人体第二肌肤”之美誉。丝绸制品具有挺韧强牢、轻薄柔软、珠宝光泽、吸湿透气、冬暖夏凉、抗紫外线、穿着舒适护肤等特点,被誉为“绸缎王牌”,畅销世界各地,是传统的出口商品。蚕丝被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深睡眠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南召的手工艺真丝地毯具有极高的保护、传承、收藏价值。柞蚕蛹是南召一化性柞蚕的副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南召柞蚕一年羽化一次,是全国一化性柞蚕重要的产地。 2.3 水文情况:南召县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0.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22亿立方米,县域内7条主要河流分别为:白河、松河、灌河、黄鸭河、留山河、空山河、鸭河。拥有大型水库鸭河口水库一座,廖庄、辛庄中型水库2座和88座小型水库、1823座塘堰、703条引河渠等供水工程。水源丰富,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为柞蚕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地域范围

    南召县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现划定南召一化性柞蚕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境内,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55′~112°51′、北纬 33°12′~33°43′。主要涵盖城关镇、云阳镇、南河店镇、留山镇、白土岗镇、板山坪镇、乔端镇、城郊乡、小店乡、皇后乡、太山庙乡、石门乡、四棵树乡、马市坪乡、崔庄乡等15个乡镇,全县柞坡总面积100000公顷,保护面积81333.33公顷,现实际养蚕面积26666.67公顷,蚕茧年产量1500吨。

    4.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 产品品质特色 4.1.1 外在感官特征 南召一化性柞蚕,蚕茧外观呈长椭圆形,自然保存时间长,解舒率和出丝率高,生丝光泽好、拉力强;丝绸制品挺韧强牢、吸湿透气、穿着舒适;在国际丝绸市场素有“王牌”之称。蚕蛹个大均匀、呈黄色,营养丰富。 4.1.2 内在品质特征:南召一化性柞蚕蛹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含量≥12.5g/100g,水分70~85g/100g;富含矿物质元素及营养成分,钙含量≥240mg/kg,锌含量≥25mg/kg,硒含量≥0.0700mg/kg,镁含量≥760mg/kg,氨基酸总量≥9.0g/100g。 4.2 质量安全规定 按照DB41/T 1854《一化性柞蚕种繁育技术规程》、GB/T 10115 《柞蚕鲜茧》等相关标准执行。贮藏: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5.特定生产方式

    3.1 产地选择 生产基地须选择在无污染和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建立柞园,可分为改造天然柞林建立柞园、种植柞树建立柞园两类。柞园应阴阳坡各向兼有,选择土壤较厚、土质较好、坡度在35°以下的丘陵和山区。 3.2 柞树栽培 3.2.1 品种选择 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树种,在保护区域内主要选择种植麻栎和栓皮栎。 3.2.2 整地 种植柞树应先进行场地整理,主要是清理杂树高草,清理乱石,划区修道,修建水土保持工程。 3.2.3 种植 柞树种植分为橡实直播和栽植柞苗两种方式。柞树行距1.0~1.5m左右,株距1.0~1.5m左右,采用橡实直播的坑穴宜小(穴深0.2m,直径0.3m),每穴播橡实7~10粒,栽植柞苗的坑穴宜大,以不屈根为宜,每穴1~2株。 3.2.4 树形的养成 柞园内树形主要有:无干树形(根刈树形)、中干树形(中刈树形)。无干树形是在无干柞树长2~3年应轮伐更新时,在柞树休眠期,从柞树植株基部根茎上1~3cm处,将所有植株全部伐去,最终形成灌木式柞墩,适于薄坡,放养1~2龄蚕为最好。中干树形的养成是在冬季伐坡时,从根刈柞墩上选留一个发育健壮且较粗直的枝条,把其余柞枝全部砍去。第二年冬季,把上年选留的枝条,离地面60~80cm处砍去顶枝,作为主干。在主干顶部再选留3~4个粗壮平伸的侧枝,作为一级拐枝。然后把其余侧枝和拐枝上的小枝全部砍去。下次冬伐时,保留30cm长的一级拐枝,并在一级拐枝上,选留2~3个粗壮枝。当中干树形养成后,只整伐三级拐以外的枝条,让柞树形成定型的树形。 3.2.5 柞园的管理 柞园建成后主要的管理措施有补植抚育、培肥管理、轮伐修剪、病虫害防治、养蚕划分等。 3.2.5.1 补植抚育 补植时期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可采用橡实直播或柞苗移栽的方法。柞树补植后应及时进行幼苗抚育。柞树1~2年生时,每年进行1~2次的松土除草,3~4年生时,每年进行1次松土除草。 3.2.5.2 培肥管理 为提高柞叶的产量和质量,柞园应该加强培肥管理。柞园枯落物的综合利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主要有蚕粪和枯枝落叶;柞园种植绿肥提高土壤养分,主要种植胡枝子、羊胡子草、苦参、山扁豆等;人工施肥,有条件的柞园可在秋季10月份进行施肥,采用环状施肥方法每株施充分腐熟堆肥5~10kg。 3.2.5.3 柞树轮伐 柞树生长2~3年后,树干增多,枝条粗大,不便于饲养柞蚕,应进行砍伐更新,使其重新萌发柔嫩的枝叶。柞树轮伐时期,一般从立冬到立春柞树冬眠、树液停止流动时进行。每年轮伐一部分蚕坡,轮伐时刀刃贴近树干、树拳或根刈处,截断柞枝,截面要平滑。将更新柞树所萌发出来的火芽用于饲养壮蚕;将未更新的老梢用于饲养稚蚕。 3.2.5.4 柞树修剪 柞树整枝修剪可增强树势,提高产叶量和叶质。疏芽:轮伐后新生枝条高达15cm时进行,疏掉弱小芽枝和被病虫危害的芽枝,保留适当部位的健壮芽枝。疏枝:生长2年以上的柞墩,萌发枝条较多,通常出现一些病弱枝、虫害枝、下垂枝和重叠枝,经过整枝修剪的柞墩,通风透光,枝叶繁茂,叶质好。截梢:用镰刀或枝剪截去2~3年生柞树上较粗枝条的先端,并把枝干上细毛枝修剪干净,一般截去1/3的枝梢。截梢的柞树,发芽迟,叶片鲜嫩肥厚,适于饲养4龄柞蚕。 3.2.5.5 柞树病虫害防治 柞树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制度。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柞树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和早烘病。防治方法:秋后清除病叶、病枝可以减少越冬病原;合理密植,促进通风透光,能够起到预防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柞树主要虫害有肖黄掌舟蛾、黄二星舟蛾和刺蛾类,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初。防治方法:冬季可人工摘除害虫卵块,减少越冬害虫;养蚕期,结合巡园工作,随时捕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性,6~7月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的成虫。 3.2.5.6 养蚕划分 柞园在使用上根据柞蚕的各龄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一般可分为保苗园、稚蚕园、壮蚕园、营蚕园等4部分。保苗园一般放养一龄~二龄蚕,通常使用发芽较早的栓皮栎树种,应选择南向或东南向,避北风而温暖的山腰,保苗园占柞园面积的3%左右;稚蚕园一般放养二龄~三龄蚕,柞树多为2~3年生的老梢,选择背风向阳的南向和东南向为宜,稚蚕园占柞园面积的12%左右;壮蚕园放养四龄~五龄蚕,占柞园面积的70%;营茧园选山势较高,通风凉爽的阴坡,柞树以2~3年生为宜,占柞园面积的10%~15%左右。 3.3 柞蚕的饲养 3.3.1 品种选择 南召县是全国著名的一化性柞蚕最佳适生地,保护区域内选择强健、容易饲养、发育齐、抗逆性强的柞蚕品种,主要品种有33、101、豫大1号等。 3.3.2 孵卵 3.3.2.1 孵卵日期 根据当地历年柞树萌芽日期,结合当年气候特点和暖卵施温方法来确定暖卵日期。常用顺温暖卵法来确定,在预计出蚕前14天开始加温。如历年出蚕是5月5日,暖卵开始日期应是4月21日。 3.3.2.2 孵卵前准备 选择便于保温调温,通风换气较好的房屋做暖卵室。暖卵前7天对暖卵室及所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完毕后开门窗通风换气。 3.3.2.3 蚕卵消毒 出蚕前1~2天,先用18~20℃的清水清洗3~5min,洗去杂物后,控净水,再放入食盐和水按1∶10的比例配制的消毒液中进行消毒,其温度为22~24℃,消毒40min,取出蚕卵,控净后放入清水中漂洗2~3遍,取出控净水,放在阴凉处快速阴干。 3.3.2.4 孵卵方法 普通暖卵法:温度由第一天15℃开始,每天升1℃,升到18℃时保持平温11d,有效积温120℃,历时15d即可出蚕。 快速暖卵法:温度由第一天15℃开始,每天升1℃,升到20℃时保持平温7d,有效积温120℃,历时13d即可出蚕。 3.3.3 收蚁 柞蚕卵在适温中发育为幼虫,刚孵化出的幼虫为黑色,形似蚂蚁,故称为蚁蚕,将孵化出来的蚁蚕放入饲养场所的过程称为收蚁。 3.3.3.1 收蚁时间 蚕卵一般在早上4:00左右开始孵化,6:00出蚁最盛,9:00大批蚁蚕孵出,可开始进行收蚁工作。为保证蚕体健康,应及时收蚁。 3.3.3.2 收蚁方法 主要采用引枝收蚁的方法,以柳枝、栢枝、白蒿等植物做引枝。收蚁时,将孵卵盒打开,均匀放入一层引枝,待蚁蚕爬上引枝后,使用蚕筷取出引枝,放入收蚁盆中,收蚁应做到快、稳,并适时送往柞园。 3.3.3.3 收蚁注意事项 收蚁工作应在消毒过的房屋内进行,严防蚕卵受雨淋、风吹日晒,蚕卵孵化高峰期应及时开窗,把室温将至18℃,防止闷热。收好的蚁蚕的引枝应放于柞树中上部枝杈间。 蚁蚕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极易因风、旱和低温等不利环境条件而大量损失,主要采用柞树绑把保护饲育,是指在收蚁前1~2d在把场绑把,1kg卵约需400~500把。收蚁时迅速准确地将引枝稳妥地放置在柞把的中部枝叶密集处,使蚕均匀地上树栖息与取食柞叶。 3.4 饲料调节 一龄柞蚕饲料,选用柞叶开绽3cm左右的薄坡老梢,忌用肥嫩叶;二龄~三龄柞蚕,选用适熟老柞,树种以麻栎最好;四龄柞蚕,选用适熟火芽饲养;五龄柞蚕,选用火芽饲养,不能使用过嫩或过老的饲料;营茧场选用枝叶茂密、梢部有部分软叶的老柞。 3.5 移蚕与匀蚕 3.5.1 移蚕次数 常采用六移法,二龄~五龄各移1次,五龄蚕食叶5~6天再移1次,见茧时将柞蚕移入营茧园,共移蚕六次。一般雨量多的年份,移蚕次数可减少;干旱年份,移蚕次数可增多。 3.5.2 移蚕时期 移蚕时期可分为眠前移和起后移两种。眠前移是在多数柞蚕进入减食期,少数柞蚕将要就眠时进行。起后移是在柞蚕眠起后1~2天进行。一般于每天10:00前和16:00后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移蚕。日中气温高、有雨及多露、大风天气不宜移蚕。 3.5.3 移蚕方法 将附有柞蚕的枝条剪下15~20cm,尽量少剪顶枝或长枝。将剪下的枝条装入筐内,从筐的一侧有顺序竖立排列。装筐时枝条松紧要适当,过紧容易使蚕吐消化液或挤伤蚕体,装蚕的筐应放于无日照的树荫下,选择柞树主枝枝杈多的地方撒蚕,待蚕全部上树后,应逐墩检查撤出撒蚕枝。 3.5.4 匀蚕 同一柞园内,将柞蚕从叶量不足、叶质变劣和密度过大的枝条上或柞墩上,转移到无蚕的柞墩或枝条上。整个蚕期每天都可进行匀蚕,匀蚕时应剪下带蚕的小枝条,禁止剪顶梢、大枝。匀出小蚕留大蚕、匀出光墩及光枝等蚕过密枝条上的蚕,放置于无蚕或少蚕的柞墩上。 3.6 柞蚕病害及敌害的防治 柞蚕的病害主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抗病能力;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1~3龄场养蚕前用2%新鲜石灰乳进行蚕场、柞墩、叶面消毒。剪子、顶筐等蚕具须经常洗刷,并用2%石灰水或1%漂白粉液消毒。发现病弱蚕则及时剔除,投入石灰水消毒罐中或者深埋地下。将迟眠、迟起蚕集中起来单独饲养。拾蚕前后,蚕工要把手清洗干净,防止带毒传染。拾蚕、撒蚕操作要细心,防止蚕创伤或吐水,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蚕期做好蚕苗管护工作,可利用人工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声、电等)减少虫、鸟、兽的危害。 3.7 窝茧与采茧 3.7.1 窝茧 蚕茧老熟时,为缩小放养面积,方便管理,当见到20%的蚕茧时,将熟蚕移入墩高叶密的柞园。窝茧密度应稀密适当,熟蚕移入茧场,取食2d便可营茧,即食去30%的柞叶时营茧结束,即为窝茧适宜密度。 3.7.2 采茧 采茧分为化蛹后采茧和化蛹前采茧。一般采用化蛹后摘茧,为避免嫩蛹受伤,晴天在营茧后第9天进行,阴天可在营茧后第10天开始。但蚕茧在野外柞枝上受烈日照射、风吹雨淋、虫鼠等损失较重的蚕区,可在化蛹前采茧。晴天在营茧后3~5d吐丝完毕后采茧,阴天在营茧后4~6d进行采摘茧。 采茧应在一天中气温偏低时进行。中午日照强、温度高时不宜采茧;雨天不采茧。摘下的茧放入盛茧容器内(筐)置于阴凉通风处,使蚕茧散热散湿,防止高温日晒、蛹体伤热。将茧运回保种室后,2~3粒的厚度摊放在茧床或席上,及时剥去包着茧的柞叶,防止其影响蚕茧散湿及蛹体呼吸。

    6.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5.1 南召一化性柞蚕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者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材料。 5.2 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南召一化性柞蚕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持有人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5.3 南召一化性柞蚕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5.4 南召一化性柞蚕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并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 5.5 南召一化性柞蚕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需保存五年,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不得超范围使用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图片
     
    © 2016 深圳市安路云农产品大数据溯源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2646号-1
    指导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高性能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