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介绍
弶港甜叶菊叶片厚实、深绿,披针形。冲泡后汤色淡绿,清亮持久,气味清香,入口甘甜。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 生态环境优良。“弶港甜叶菊”生产区域处于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地带,濒临黄海,为长江及黄淮海泥沙淤积形成的沿海滩涂改良而成,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生态湿地。 2.2 土壤类型为沙壤“夜潮土”,渗透性好,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增加糖苷积累;土壤pH值7.5-8.2;耕作层深度25cm以上,富含磷、钾; 2.3 气候湿润。种植区域受海陆季风影响显著,属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2.4 光照充足,4-7月份甜叶菊生长期间日照时数均在12小时以上; 2.5 雨水充沛,河网密集,水资源丰富,灌溉水源为长江水经泰东河引流入境。 2.6 无霜期长,昼夜温差8度左右。
3.地域范围
弶港甜叶菊种植区域涉及沿海经济区、弶港镇、头灶镇和三仓镇共计4个镇(区),12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0′-120°49′,北纬32°48′-32°55′。地域保护范围内实际种植面积2000公顷,产量15000吨。
4.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 弶港甜叶菊叶片厚实、深绿,披针形。冲泡后汤色淡绿,清亮持久,气味清香,入口甘甜。 4.2 内在品质指标 弶港甜叶菊叶片中总苷含量不低于13%,其中R-A苷占总苷含量不低于60%。 4.3 甜叶菊干叶质量要求 4.3.1干叶含水量达到安全贮藏要求。 4.3.2干叶中无泥沙、无枝梗、无花、无籽、无枯叶、无黑叶杂质,标准为:甜叶菊叶纯度>90%。 4.3.3 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安全标准。 4.3.4 妥善贮藏,无霉烂变质。 4.3.5 符合其它出口质量标准。 4.4 安全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弶港甜叶菊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5.特定生产方式
3.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相关规定。 3.2种植地块选择 甜叶菊连作时间不超过3年。选择地势较高、水系健全、肥沃疏松、pH值7.5~8.2、盐分含量<0.2% 田块。 3.3产品产量指标 本标准的产量指标为:干叶350 kg/667m2以上。 3.4 生产技术 3.4.1 选用优良品种 3.4.1.1 品种要求 甜菊糖苷主要由Rebaudioside A (Reb-A),简称A3苷、Rebaudioside C(Reb-C)、Rebaudioside D (Reb-D)、Rebaudioside M (Reb-M)及甜菊苷(Stv)等成分组成。其中,以Reb-A(A3苷)甜度最高,是蔗糖的300-400倍,味质基本与蔗糖相近,是现阶段美国及欧盟市场最受欢迎的一种糖苷。弶港甜叶菊要求选用总苷含量高、A3苷含量高的优质品种。 3.4.1.2 品种选用 弶港甜叶菊选用品种为‘江甜1号'。 3.4.1.3 ‘江甜1号'品种特性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江甜1号’是由江苏省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而成,于2012年3月份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证号为“苏鉴甜叶菊201201”。糖苷含量高 干叶中总苷含量不低于13%, A3(R-A)苷占总苷含量的60%左右,较其它品种高出10多个百分点。产量水平高 单株地上部鲜重为325.33g,其中,鲜叶重185.1g,叶茎比为1.32:1;干叶重为47.8g,干鲜叶比为0.26:1,每公顷甜叶菊干叶重5736.0kg,较全国其它品种产量提高10%以上。抗逆性强 植株抗病性强,抗倒能力强。 3.4.2 栽培技术 3.4.2.1 育苗 3.4.2.1.1 苗床准备 在避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建苗床,床面宽度1.2m~1.4m,并排建2张~3张等长苗床。 3.4.2.1.2 苗头选择 扦插育苗苗头直接从预留母苗植株顶端剪取。要求母苗纯度100%。苗头以4对~5对叶片为宜。 3.4.2.1.3 扦插时间 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 3.4.2.1.4 扦插方法 苗床平整后,在扦插前一天适量浇水。苗头应随剪随插。扦插时先用模板打孔,然后将苗头插入孔内,以一对叶片入土为宜,插后用土压实,使苗头与土壤紧密接触,随即浇足活棵水,覆盖薄膜,再加盖遮阳网,保温防晒,促使土下叶节生根。 3.4.2.1.5 扦插密度 株距4.0cm,行距4.0cm。 3.4.2.1.6 苗床管理 扦插后的苗床内气温可掌握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 保持4d~5d为宜。当床内温度超过30℃时,可通过通风、揭膜等措施降温。扦插后7d~15d,苗头生根后,可揭去遮阳网。待植株茎叶正常生长后,视温度情况揭去小棚薄膜。冬季期间可在并排的2张~3张苗床上再搭建4 m~6 m宽大棚,覆盖1层~2层无滴薄膜增温、保温,遇极端低温天气(<-3℃),还应在大棚内小棚上再加盖保温材料。 3.4.2.2 移栽 3.4.2.2.1 移栽苗规格 叶龄6对~8对、株高10-15cm、肉质根系8-12条。 3.4.2.2.2 施肥整地 甜叶菊根系主要分布在25cm左右土层内,要求土壤耕作层厚度应不小于40cm。冬闲田,在秋冬季进行深耕冻垡。移栽前20d~30d施用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大田施用腐熟的灰杂肥、厩肥2500kg或堆闷发酵腐熟的饼肥50kg~75kg或商品有机肥150kg~200kg,加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30kg,均匀撒施后进行旋耕耙平,以畦面宽度2m开挖顺墒,墒沟深度20cm~2 cm,每50m长度开挖1条横墒,深度25cm~30cm。移栽前1d~2d在畦面开移栽沟待栽。 3.4.2.2.3 喷施除草剂 移栽前7d,施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和多种阔叶杂草。每公顷用96%异丙甲草胺(都尔)乳油750mL~900mL兑水均匀喷雾。 3.4.2.2.4 炼苗起苗 甜叶菊苗在移栽前要进行炼苗,缩小棚内外气候环境差异,提高幼苗成活率。具体方法是:先揭小棚膜,并对大棚进行通风2d~3d,白天炼苗,傍晚盖大棚膜(遇倒春寒天气要及时覆膜),然后再揭大棚裙膜炼苗3d~4d。移栽前1d,可适量对苗床浇水湿润,以利起苗。 3.4.2.2.5 移栽时间 掌握在3月中下旬。 3.4.2.2.6 移栽密度 ‘江甜1号'以每667m2定植8000株为准配制移栽株行距组合。 3.4.2.2.7 移栽方法 晴好天气下午3时以后移栽为宜,阴雨天气可全天移栽。移栽时用刀或小铁锹顺行切口,切口深度掌握在5cm~10cm,苗龄大可深些,苗龄小则可浅些,插入幼苗使根系全部入土后再压实。 3.4.2.2.8 地膜覆盖 移栽后立即采用地膜覆盖全部畈面,增温保湿防霜冻。 3.4.2.3 大田管理 3.4.2.3.1 水分运筹 弶港甜叶菊种植区域为夜潮土,利用土壤夜间返潮的特性,一般移栽后不需要浇活棵水。 如遇天气长期干旱、土壤墒情差的情形移栽后必须及时浇足活棵水。移栽后2d~3d,还应及时进行查苗补缺和补水工作,确保幼苗成活率98% 以上。 3.4.2.3.2 控温保苗 采用地膜覆盖移栽的,当膜内温度超过30℃时要及时揭膜降温,下午气温降至20℃以下时再覆膜。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可以完全揭膜。 3.4.2.3.3 适时打顶 打顶适用于单本栽植的‘江甜1号'种苗,可以通过增加分枝数提高产量水平。打顶可视田间苗情进行1-2次。摘除顶心时间掌握在晴好天气中午前后,以利于伤口愈合。摘除顶心的长度以0.8cm~1cm为宜。 3.4.2.3.4 合理追肥 根据大田肥力水平和甜叶菊长势长相适当追肥1-2次。提倡施用尿素,每次施用量不超过10 kg/667m2。施肥方法以行间条施或穴施,避免直接面施。 3.4.2.3.5 中耕除草 甜叶菊移栽活棵后30天左右,选择晴好天气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大田封行后对田间杂草仍然严重的田块,要及时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拔除。 3.4.3 病虫防治 3.4.3.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环保”理念,在搞好农业防治基础上,应用植物源、生物源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主要病虫害,控制农药残留,确保甜叶菊干叶符合绿色食品质量要求,实现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3.4.3.2 农业防治 3.4.3.2.1 利用高抗品种 利用‘江甜1号'高抗病害的特性,减轻甜叶菊斑枯病、黑斑病等常见病害发生。 3.4.3.2.2 实施轮作换茬 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水旱轮作,没有水旱轮作条件的也应与非菊科类作物轮作换茬,减轻立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3.4.3.2.3 强化健身栽培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强化施用有机肥,增施钾肥;建立健全水系,确保灌排通畅,创造有利于甜叶菊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与危害的环境条件。 3.4.3.3 物理防治 在甜叶菊扦插育苗大棚内安装诱虫黄板,诱杀粉虱、蚜虫等害虫。 3.4.3.4 药剂防治 在食叶性害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主害代,选用生物农药短稳杆菌、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控制危害。 3.5 甜叶菊叶采收 3.5.1 采收期 当田间5% 的植株现蕾时(始蕾期),甜叶菊叶产量、糖苷含量水平最高,是采收甜叶菊叶的最佳时期。 3.5.2 采收方法 在晴好天气露水干后突击采收。最好采用机械收获的方法进行,没有条件的采用锋利镰刀或剪刀割剪植株茎基部,茎基部留高3cm~5cm。收割的茎叶应防止雨淋、堆闷。 3.5.3 脱叶 脱叶前先摘除植株上的黑叶、黄叶和枯叶,再用手工抹下鲜绿叶片,也可采用机械工具脱叶。植株的茎杆和分枝不得混入叶内,植株枝梗及花蕾、灰尘、泥沙等杂质率应在10% 以内。 3.5.4干燥 脱下的叶片,主要通过自然光照晒干,有条件的可烘干。要放在清洁卫生的水泥场地上摊晒,薄晒勤翻,迅速晒干。 3.5.5 包装、贮存和运输 3.5.5.1包装 晒干后的叶子应及时装入防潮食品包装袋或者聚乙烯塑料袋,并将袋口扎紧封闭。 3.5.5.2贮存 选用通风、洁净的专用仓库存放干叶,安装防鼠装备。禁止与农药、化肥及其它杂物混放。要保持仓库内干燥。 3.5.5.3 运输 叶子运输工具应保持洁净,禁止与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一起混装,避免运输过程中发生污染。 3.6田间档案记录 建立健全完善的甜叶菊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文件、管理规章制度及加工销售等。从事甜叶菊种植的农户,都应进行田间档案记录。主要内容包括:种植品种、种苗来源、移栽时间、定植密度、病虫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及防治时间、方法和药剂种类等以及肥水运筹、中耕松土等农艺措施,对采收期、产量、出售时间、价格、效益等相关情况要一并记载。
6.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弶港甜叶菊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实行“品牌、标准、标识、监管、宣传”的“五统一”制度。 5.1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 5.1.1 生产经营的甜叶菊符合确定的地域范围; 5.1.2 已取得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5.1.3 产品严格按照弶港甜叶菊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进行的; 5.1.4 具有弶港甜叶菊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弶港甜叶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应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协议中规定弶港甜叶菊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定及包装、标识使用要求,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5.2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享有以下权力。 5.2.1 可以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2.2 可以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展示、展销等广告宣传; 5.3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5.3.1 自觉接受登记持有人相关监督检查; 5.3.2 保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规范产品销售; 5.3.3 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使用; 5.4 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应该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产品质量和信誉负责。 5.5农产品标志许可使用人不准将证书转给他人使用。未经登记证持有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 5.6地理标志登记证持有人配合相关部门不定期开展市场检查,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